1.1 握拍法 1.2 身體及腿部動作。
2.1 發短球 2.1.1 要發穩定而準確的短球,手腕須後彎及鎖緊,
a. 高遠球、吊球和殺球三種不同的頭上擊球動作的準備姿勢是相同的。 下圖顯示三種不同頭上擊球的擊球點。 b. 頭上擊球的準備姿勢 身體轉向側面,非握拍方的肩向網,肘關節屈曲,球拍向上,重心在握拍方的腳。 擊球時,球拍迅速後拉,由上身帶動轉向網方,握拍方的腳開始前移,配合臀部及身體的扭動,揮拍擊球。 肘關節伸直,將拍盡量高學於頭上方,上臂向身體方向內轉,前臂內旋,使球拍在正確的角度擊球。 c. 擊球動作 i. 正手頭上高球 擊球點應在頭上方。 防守性高球和進攻性高球拍面與球接觸的位置和角度是不同的。防守性高球拍面斜向上方,使球以較高的弧線學向對方場區,在被壓迫時,以增取較多時間回防。進攻性高球是拍面向前多於向上。 在跟隨動作下,揮拍並帶動身體前移向非握拍方腳的位置。 ii. 正手頭上扣球 上臂的揮動及內旋比正手頭上高球更有力和迅速。 擊球點在頭的前上方,拍面斜向下。 擊球時,握拍方的腿明顯地屈曲,配合肩關節及上臂有力的轉動擊球。 ii. 正手頭上吊球 當來球到達時,握拍方的前臂內旋速度減慢,使球輕輕地落向對方前場區。技術較高者,直線吊球時,前臂的內旋應較少;而斜吊球,前臂內旋應較多。 吊球前,揮拍速度應迅速減慢,但仍要有足夠的力量將球送過網。擊球點應在頭前上方,介乎頭上高球及扣球的中間位置,拍面應接觸球的側面。
a. 正手挑球 動作與發球高球的完成動作相似。 正手挑球是握拍方的腳向網前,對著來球方向,膝關節屈曲但不能少於90度。 擊球前,肘關節屈曲,前臂外旋。 擊球時,拍桿與前臂保持一定的角度。 前臂用力內旋。 在前腳前方最高處擊球。 b. 反手挑球 腳部動作與正手挑球同。 前臂內旋,手背向上,肘關節屈曲。 擊球時,肘關節伸直,前臂有力地外旋。 c. 推球 在雙打賽中,手推球是回擊扣球的有效方法,此法適用於場內任何位置,來球在肩膊的高度。 球拍迅速後拉,同時手腕後屈向大拇指的方向。正手推球,前臂外旋,而反手推球,前臂應內旋。 上臂及前臂有力地轉動,揮拍向前,即正手時前臂內旋,反手時前臂外旋。 在身體前方以最高位置及最快速度擊球,擊球點約在肩膊的高度。
反手頭上高球,吊球及扣球的準備姿勢是相同的。 a. 準備姿勢 球拍後拉、身體向左轉(右手握拍者),差不多背向網前。 重心在左腳 握拍方的財關節屈曲指向上方,向著擊球位置(約在右肩上方)。 擊球時,右腳向左橫跨,揮動手臂,拍頭向上。 b. 擊球動作 i. 反手頭上高球 擊球點在身體上方的最高位置。 防守性反手高球及進攻性反手高球,分別於擊球時拍面的角度不同。 揮動手臂至伸直時停止,使拍頭在高速度下將球迅速擊出。 ii. 反手頭上吊球 擊球前,減慢拍球前速度,繼續動作將球輕輕擊過網。 慢吊球的擊球點在身體的上方。 快吊球的擊球點在身體的前上方,拍面略斜向下,使球下墜。
當來球在非握拍一方頭上的高度時,用繞頭頂擊球比反手擊球為佳,因能更有效及更有攻擊性的回球
a. 網前球 腳部動作與下手挑球相同。 擊球時手臂差不多完全伸直,在最近網的最高點擊球。 拍面的角度略為前傾。 正手網前球,要利用握拍手的食指及中指動作,而擊反手網前球,只需運用大姆指動作。 b. 推球/撲球 (封網) 如果來球高於網頂,將拍頭對準來球路線,可以撲打,或將球推壓向下。 握拍方的腳踏前,提起球拍,手腕後屈。 手腕迅速向前輕彈,用球拍將球下壓向地。 如來球太近網,只能用手指動作將球推或撲。 以上資料出自香港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
對業餘選手來說,25磅以上就屬於高磅數。專業羽毛球女子選手的拍線磅數會達到26~30磅,
G:用來表示羽球拍柄粗細,一般為4G、5G,4G適合手大的人用。
羽毛球服裝選擇相對容易了很多。但不是任何運動衫都有資格可以成為羽毛球衣。
現代羽毛球賽分為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及混合雙打,共5個單項。
1. 甄別 對身體結構的特性及限制加以測試及量度,找出可引致創傷的因素。 2. 熱身運動及活動後之整理
構成運動創傷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兩類的因素 1. 內在因素 1.1 體適能的程度 1.1.1 肌力 當肌力的狀態不佳,受傷的機會則越高
1. 簡介 在運動競技練習或比賽過程中,身體任何部份都可能會受傷,而這類的受傷大部份都是和肌肉骨骼系統有關,包括骨、關節及輕組織如肌腱、關節囊、滑囊和韌帶等;通常這些受傷都會出現發炎的現象。 2. 發炎 發炎是身體對受傷的一系列反應。不同成因的受傷所引發的反應大致上是相同的,像韌帶的扭傷和肌肉的撕裂。 發炎的過程通常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個階段。每階段所維持的時間長短視乎每個情況的嚴重性。大致來說,急性的約持續48小時,期間的徵狀可能增加。亞急性的階段將緊隨急性的階段而來,這時期的病徵及病狀開始緩和;而慢性的階段則在這時期直至完全康復為止,期間可能尚有少許徐痛及紅腫。 下列為發炎時之一般病徵和病狀(以後簡稱為徵狀): (a)受傷範圍呈現紅色。 (b)局部腫脹。 (c)痛楚。 (d)傷處範圍溫度上升。 (e)受傷部位失卻功能。 2.l 創傷的類別 2.1.l擦傷 擦傷是指皮膚的損傷,成因多是由於不慎跌倒時磨擦受傷。 擦傷是輕微的創傷,但由於有傷日的關係,亦可能產生感染。 2.1.2 撞傷 皮下組織受撞擊而產生,通常有瘀腫現象,但皮膚尚未致破裂。 撞傷的徵狀包括:—— (a)按壓時會感到痛楚。 (b)受創的位置腫脹。 (c)瘀傷。 2.1.3扭傷 關節周圍的韌帶部份或完全撕裂便做成扭傷。扭傷通常是由於韌帶之過度伸展所引起如足踝之扭傷等,根據創傷之嚴重性,大致可分為一級、二級及三級(輕微、中度及嚴重)。 在一些較輕微的扭傷中,可能只有局部的發炎現象,但在一些較嚴重的情況下,由於過度出血關係,傷者可能感到極度痛楚,患處有紅腫現象及關節位置不穩定的感覺,此外,局部肌肉的痙攣也是常見的現象。而肌肉的痙攣是一種不自主的,突然而強烈的肌肉收縮以預防再度受傷。 2.1.4拉傷 拉傷是指肌肉或肌腱的過度伸展以致某肌腱單位部份或全部撕裂。 拉傷的徵狀包括: (a)伸展時產生痛楚。 (b)腫脹。 (c)呈現紅色或稍後呈現瘀腫。 (d)由於痛楚關係,肌肉的功能通常受到影晌。 2.1.5勞損 是由於某結構如:輕組織或骨塊的過度或重覆使用,而又超越本身的能力所引致的;勞損的徵狀視乎受影晌的結構而有所不同。受傷骨塊可能產生局部痛楚,而輕組織亦可能發炎。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