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制

現代羽毛球賽分為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及混合雙打,共5個單項。羽毛球的計分制度最初採取15分制(發球得分制),通常採用「三局兩勝制」。但舊制的明顯缺點為:比賽長度不易受到控制,容易導致比賽持續時間過長,削弱觀眾的觀看慾望,以及不利於電視轉播和吸引更多贊助商。為了縮短比賽長度,國際羽聯曾從2001年6月1日起,試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勝制」的新賽制。雖然新賽制在理論上縮短了比賽長度,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而且遭到了許多行內人士的批評,他們的理由是:7分制使比賽變得簡單粗糙,缺乏觀賞價值。[5]國際羽聯最終在實行新賽制一年後,恢復每局15分制和「三局兩勝制」。2006年5月6日,國際羽聯通過21分新賽制(落地得分制),同時規定:每局某方先到達11分時可休息9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間、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間可以有2分鐘的休息時間。[6][7]

球具

羽毛球

羽毛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組成。羽毛長62-70毫米,以鵝毛或鴨毛為主,頂端圍成圓形。球托直徑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為半球體。

羽毛球拍的長度不得大於680毫米,拍面的長度應低於290毫米,寬度低於230毫米。

場地

標準的羽毛球場為長方形,長度13.4米,寬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應大於6.1米。羽毛球場的網柱必須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為1.55米。球網頂部至地面的高度為1.524米。

場地線寬40毫米,須用白色或黃色的顏料畫出,並在球場的邊線及底線以外分別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間。

羽毛球球網用深色纖維製成,網孔大小15-20毫米,球網長6.10米,寬0.76米。

邊線:

  • • 單打邊線為場地內邊線
  • • 雙打邊線為場地外邊線

底線:單、雙打的底線均為最外側的底線。

發球與接發球

  • 發球時,雙方球員必須站在對角的發球區,兩腳觸地,但不能踏及發球區的界線。
  • 發球時球拍必須先擊中球托部份,球要從低於發球員腰部的位置發出,而整個發球過程中,球拍拍頭應指向下方。
    • • 單打比賽中,當發球方的得分為偶數時,球員應站在右方發球區內準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發球區。
    • • 雙打比賽中,當發球方的得分為偶數時,由右方球員站在右方發球區內準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球員發球。發球後第一拍,只有接發球的球員才可以擊球,此後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規或球落地。

得分

發球後,比賽便算正式開始,雙方球員交替擊球,直至一方犯規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場區內。在21分制中採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計算方法。在得分的同時也相應獲得發球權,當連續得分的時候,球員在自己的兩個發球區內交替發球。每局雙方打到20平手後,一方連續得2分即算該局獲勝。比分並非無限延長,先取得30分者則為勝方。

違例

在發球後至球落地前的「比賽進行時」中,接發球隊員違例,則判發球方得分。

  • 1. 發球高度:擊球時,羽毛球任何部份高於腰線,(腰線是發球者最低肋骨位置的水平伸延線)。
  • 2. 發球撃球時,球桿指向並非向下。
  • 3. 發球撃球時,沒有擊中羽毛球底部。
  • 4. 出界:擊出的球落在有效區域以外,沒有過網或穿過球網或在網下進入對方場區。
  • 5. 過網擊球:不在自己的場區內擊球,即球員的球拍和身體進入對方場區。
  • 6. 持球:將球擊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滯,或有拖帶動作。
  • 7. 連擊:同一球員連續擊球2次以上,或球過網前同隊球員連續擊球。
  • 8. 觸網:球員的球拍、身體或衣物觸網。
  • 9. 阻礙對方合法擊球,或以其它行為故意騷擾對方球員。
  • 10. 球接觸到場邊的物體牆壁,例如:天花板。

以上資料出自 WIKI